2012,哪些政策值得期待?
公共政策終究還是一種稀缺資源,特別是在轉型攻堅期的中國當下,作為政府“有形之手”,有些政策旨在打破傳統計劃經濟、行政壟斷壁壘,推動市場經濟更加名副其實,使企業輕裝上陣、同臺競技,讓競爭成為創新源動力,如宏觀稅制改革、醫療投資多元、鐵路艱難破冰等,有些則希望愈合過度市場化留下的“傷疤”,讓市場配置資源回歸民生本意,如通過樓市調控、就業促進等諸多民生之策,讓民眾安居樂業。
關鍵詞一:減稅負
營業稅改增值稅 擴圍之路多寬廣?
“如果說今年有更多期待,我希望企業的稅負會更輕,希望國家層面能給我們更多的減稅措施。”北京月嫂愛心服務中心芳園站總經理崔靜文在北京經營一家家政服務企業,去年年底,在核算經營狀況時她發現,刨除稅收成本、工人工資以及工人的福利待遇,一年下來實際并沒有賺取多大利潤。“聽說上海已經在現代服務業領域試點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我希望這項改革能在更大范圍內推廣。”
據了解,目前北京已經提出申請推廣此項改革。針對營業稅改增值稅問題,財政部部長謝旭人不久前也公開表示,在上海試點的基礎上,將會穩步擴大試點范圍,促進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
“逐步將增值稅征稅范圍擴大至全部的商品和服務,以增值稅取代營業稅,符合國際慣例,是深化我國稅制改革的必然選擇。”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上海先行先試增值稅擴圍,總體上是一項減輕稅負的改革。
盡管全國范圍內推廣增值稅改革是大勢所趨,但有分析人士指出,未來大范圍推廣增值稅改革,必然需要稅制、發票制度等層面進行進一步完善。
常年給企業代理辦理各項納稅業務的北京京春恒達財務顧問中心的韓繼軍表示,很多小企業比如一些小快遞企業根本沒有發票,改為繳納增值稅后,不能進行抵扣,這意味著增值稅改革后,對該類企業的實際意義并不大。
“增值稅改革醞釀了十幾年,未來增值稅改革向全國推進還將涉及我國財政體制改革問題,首要問題是增值稅如何在中央與地方間分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表示。
關鍵詞二:降房價
樓市調控難放松 剛需能否不誤傷?
“我明明這輩子沒買過房,更沒炒過房,為啥銀行要批我1.1倍基準利率的房貸,這里外里一個月就得多還300塊錢,一共要多還7萬多元利息。”好不容易湊齊了首付的小趙這兩天天天跑銀行,為的就是能為自己購買的首套房貸款討得一個基準利率。
“2011年以來,影響住宅需求最大的政策除了限購,便是房貸緊縮,不僅三套禁貸,二套門檻提高,連首套住房貸款亦不斷提高門檻,再加上經過五次加息之后,貸款利率水平明顯提高,導致很多自住需求被迫推遲購房。”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表示。
在楊紅旭看來,2011年二季度開始,在信貸額度持續緊縮的情況下,多數商業銀行不愿意發放住房貸款,不少銀行要求首套置業者首付比例高達四至五成,甚至對首套置業者也不發放貸款,并且首套房貸利率較基準利率上浮了10%左右。首套住房與民生聯系密切,這有悖國家差異化房貸政策方針,明顯誤傷了剛性購房者。
以北京為例,據北京市房協秘書長陳志介紹,由于限購令以及首套房貸利率上浮因素的影響,目前約有40%的首套住房以及改善型需求被抑制。
為了避免此類問題,去年12月23日,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在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表示:要支持居民合理購房需求,優先保證首次購房家庭貸款需求,且在首付款比例和利率上會體現優惠政策。
對此,包括楊紅旭和陳志在內的業內專家紛紛呼吁,在首次置業已經占據主要份額、投資投機需求已經完全消失的基礎上,監管層應適度微調從緊的調控政策,這對于現行的調控效果不會產生過大的沖擊,反而會避免硬著陸。
關鍵詞三:火車票
春運仍一票難求 何時不再行路難?
“雖然今年已經開始推廣網絡銷售火車票,但最近我在網絡售票系統購買火車票時發現網上的售票系統不易登錄,這種情況下,我只能到窗口售票處買票,這樣看來,網絡售票并沒有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便利。”近日,讀者張女士向本報反映,“希望網上購票系統能夠盡快完善,這樣購票就會省掉排隊的煩惱”。
今年是網絡購票首次接受春運考驗,按照計劃,今年春運從1月8日開始到2月16日結束,共計40天。近日,部分春運火車票已經開始發售,不少乘客在購買火車票時遭遇了和張女士一樣的狀況。
“當前網絡系統并沒有給網絡訂票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撐,導致售票過程中易出現登錄難問題。”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徐逢賢分析表示,完善網絡售票系統,能避免網絡欺詐現象的出現,也能幫助消費者解決購票難題。“要盡快完善網絡售票系統,能讓售票系統順利應對春運等購票高峰期。”
對網上購票難題,近日,鐵道部方面公開回應表示,正在積極完善售票系統,乘客如果遭遇購票難題,可選擇其余方式購票。
“網上售票對于購票渠道而言是技術上的進步,但網絡訂票只是拓寬售票渠道的一種方式,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一票難求’問題。” 智能交通網總編輯李亞飛表示。
對如何從根本上緩解客運壓力,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建議,一方面要盡快調整鐵路投資思路,加大普通鐵路供給,另一方面要在盤活存量上做好做足文章,更優化地配置客貨運比例和列車高低檔比例。
關鍵詞四:新醫改
民間資本辦醫院 雷大雨點何時下?
當看到各地醫療資源緊張時,民間資本曾經一度蜂擁進來希望分得一杯羹,但醫療行業向民間資本放開已經20多年,為期3年的醫改也已經告一段落,民營醫院不僅沒能在此期間大展拳腳,反而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有專家指出,2012年各地即將出臺的鼓勵民間資金辦醫的細則將成為醫改的重大期待和亮點。
“2010年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公立醫院有13850所,民營醫院共7068所,雖然數量上相差不多,但診療人次卻大相徑庭。公立醫院以18.7億人次占比91.7%,民營醫院只有1.7億人次,僅占8.3%。
自從2000年以來,政府曾先后多次發出文件,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領域,最近的就是2010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該意見鼓勵民營醫院消除醫保納入、土地使用、稅收等方面的障礙。不過,時至今日,僅有少數地方針對該意見出臺了具體實施細則,大多數地方仍然沒有細則出臺,使廣大民營醫院與好政策之間阻擋著一道玻璃門。
“這些年以來,其實民營醫院一直沒有看到實質上的利好政策,大型設備無法購進、醫生職稱評定困難、福利待遇不如公立醫院等,嚴重阻礙了民營醫院的發展。”北京松堂臨終關懷醫院副院長朱林對記者說。
事實上,市發改委委員韓曉芳在2011年“兩會”政務咨詢時曾向本報記者透露,北京市鼓勵民營醫院發展的指導意見將于2011年上半年內出臺。不過,直到今日,“北京版”指導意見仍不見蹤影。
“三年醫改在降藥價、醫保覆蓋等方面進展明顯,惟獨針對民營醫院的鼓勵政策沒有實質性進展,因此各地的實施細則將成為2012年醫改的重大亮點。”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認為,幾個大城市的鼓勵民間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細則在此期間最值得期待。
郭凡禮表示,應制定一系列針對民營??漆t院的扶持機制,在美容、生殖、口腔等方面給予民營醫院優惠,填補公立醫院的空白,更好地服務于廣大患者。
關鍵詞五:促就業
用工荒遇求職難 如何尋求契合點?
一邊是企業招不到合適的員工大喊用工荒,一邊是手捧一摞求職簡歷的年輕人輾轉各個招聘會難以實現就業。用工荒和求職難的矛盾在過去一年里日益凸顯。
“招不到合適的人才,人員流動性大,沒有穩定的員工,這對企業傷害很大。”北京一家食品企業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每月管吃住,月薪2000元,即使這樣還是招工不足。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勞動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張車偉分析,我國人口老齡化明顯,進入工作年齡的人員逐漸減少,勞動力短缺成為一種趨勢,而大學生就業困難也是事實。勞動力市場需做好管理工作,讓用人單位和勞動力需求方順利接洽工作,提高用工效率。
有業內人士指出,緩解“用工荒”與“求職難”的矛盾主要先解決“求職難”,應進一步出臺相關促進就業政策,例如應屆高校畢業生創辦個體工商戶的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對于開辦個體工商戶或企業的當地高校畢業生,如果自籌資金不足,方便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經營項目屬于微利的,可享受貸款貼息。此外,還應繼續放寬落戶政策,各城市還可以列出緊缺人才的“清單”,給這類行業工作的人才提供落戶的“綠色通道”等。
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職場顧問王劍建議,政府部門在出臺促進就業、創業等政策的同時,未來應建立供需人才庫,通過人才庫不僅給求職者提供了找工作的平臺,也能給用人單位選擇人才提供便利。
關鍵詞六:出口難
外貿企業忙過冬 能否走進春天里?
“由于歐美經濟狀況不好,公司近半年沒有接到這兩個地區客戶的訂單,這種歐美訂單荒在公司成立幾年來還是第一次遇到。”一家位于浙江杭州的服裝進出口貿易公司負責人呂小姐告訴記者。來自海關總署的進出口貿易數據也顯示,去年11月進口和出口增速數據雙雙降到了年內低點。
“從我們最近接觸到的情況來看,外貿企業確實比較困難,傳統上春節前是一個旺季,去年確實受到外圍環境的變化影響訂單銳減。估計今年一季度以及二季度可能會出現出口增速降到個位數的情況,出口企業要做好過冬的準備。”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提醒道,“去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0周年,同時我們也成為世界最大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對象,預計今年會遭遇更多,而且會面臨著發達國家、新興國家的多重‘包圍’,所以我們今年要做好‘貿易大戰’的準備”。
在積極苦練內功把握危中之機的同時,不少企業也呼吁政府繼續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形成雙向浮動人民幣匯率機制,來減少一味升值對產品利潤的侵蝕。同時,在物價方面企業也希望政府能夠將物價控制在合理水平,來抗擊不斷上漲的勞動力和原料成本。
此外,財稅、金融體制環境的寬松也將有利于出口企業增強競爭力。一位業內專家表示:“隨著結構性減稅力度的加大和范圍的拓展,加上信貸金融方面的定向寬松政策,將會有更多的外貿企業從中受益。”
熱門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