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飄進山村和工地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
4月22日、23日兩天,北京西交民巷的農橋讀書會閱讀空間迎來了眾多農民工朋友。 在長達6個小時的閱讀馬拉松活動中, 農民工朋友享受著閱讀的樂趣……
為了推動農民工讀書,2016年2月,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新型農民工》 《新型職業農民》作者沈建國與四川農民工楊東平發起的農橋讀書會在北京成立。
一年多來, “讀書、 扶貧” 活動從全國政協文史館走進了人民大會堂, 農橋讀書會也從大城市發展到了鄉村的田間地頭、廠礦車間。
一年多來, 農橋讀書會已舉辦63期讀書分享會、29場公益活動;走進建筑工地、鄉村調研84次;組織社會力量向農民工捐贈農業科技、 專業技能、 勵志創業等實用圖書8萬余冊。 農橋讀書會還深入四川、 新疆、 西藏、 云南、 湖南、 山西、 河北、 河南等地建立農橋讀書會, 鼓勵農民工讀書勵志、 增強自信, 培育出一批批通過讀書掌握專業技能、 改變貧困命運的優秀農民工代表。
書中真的會有 “黃金屋”
“我國兩億多農民工是讀書會全民閱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最需要幫助的閱讀群體。” 發起農橋讀書會, 鼓勵讀書, 農民工出身的楊東平有自己的理解。
在四川老家, 楊東平從干家政服務公司做起, 賺到第一桶金。 楊東平說, 是書本讓他重新審視人生, 開始新的生活。 那段時間里,楊東平閱讀了大量圖書, 把企業做大做強, 并被評為全國十大杰出青年農民企業家。 當事業有成, 楊東平開始幫助更多的農民工一起參與到閱讀中來。
隨著活動的深入, 讀書會影響力越來越強, 農橋讀書的后續效果已經開始顯現。 農橋讀書會成員、北京任氏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興杰就是一個鮮活案例。
11年前, 山東鄄縣農民任興杰來到北京打工, 由于工作不好找,硬著頭皮開起了饅頭店。 為了能做出有特色的饅頭, 任興杰翻閱相關專業書籍, 逐漸掌握饅頭制作獨特的工藝, 生意逐漸火了起來。 現在, 任興杰在北京有5家直營饅頭店,每天可以賣出5萬個饅頭。
任興杰動情地說: “讀書讓我學會了就業的技能, 更讓我掌握了創業的本領。 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績, 吃苦耐勞只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讀書讓我打開眼界, 開闊了視野。” 如今, 每周不管多忙多累,任興杰都要去農橋讀書會借書。 有時累得連飯都不想吃, 但一捧起書來他就放不下。
剛來北京時, 農民工劉愛靜在賓館做服務員, 當了媽媽后在家帶孩子。 她每天堅持讀書, 認真學習母嬰護理知識。 后來, 劉愛靜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擴大閱讀范圍, 最終成為一家家政公司的高層管理者?,F在, 劉愛靜每年對300多名姐妹開展家政技能培訓并幫助她們穩定就業, 自己也成為高收入階層的一員。
來一場與圖書的 “約會”
“只要有好的環境和好的形式,農民工就能積極地參與閱讀活動,參與到自我提升的狀態里。” 楊東平說, 讓農民工朋友享有平等的閱讀條件和機會, 共享閱讀的快樂,是農橋讀書會在此次世界讀書日發起 “書香農橋·共享閱讀+我” 倡議的初衷。
作為為農民工提供讀書服務的陣地, 農橋讀書會每周都會舉辦新型職業農民、 新市民閱讀分享活動。 楊東平介紹, 相對于此前在北京27個工地建立的農橋書屋單一的借閱模式, 農橋讀書會閱讀空間更能激發農民工朋友的參與熱情。
讓農民工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是一件好事, 但也是一件難事。 楊東平說, 一來是農民工缺少閱讀條件, 二來是農民工缺少閱讀習慣??墒牵?讀書畢竟是幫助農民工脫貧致富的一個有效途徑, 因此, 楊東平從一開始就格外注重激發農民工的讀書熱情。
“單純的、 個體的閱讀活動很難吸引農民工朋友的興趣, 而通過開展相關學習講座、 閱讀分享活動, 能調動農民工朋友的積極性,也是一種閱讀傳播, 可以吸引更多農民工朋友參與。”楊東平說。
一個人讀書, 自有一個人讀的樂趣, 一群人一起讀和分享, 它的樂趣可以在個人閱讀樂趣的基礎上擴大十倍、 百倍。 一段時間的實踐后, 楊東平發現, 通過共享閱讀,不僅可以讓農民工朋友免費讀好書, 而且還可以共讀和分享, 讓大家在閱讀中提高文化素養、 勞動技能和創業本領。
事實上, 自從農橋讀書會閱讀空間以共享閱讀方式開放后, 已經吸引了附近的很多農民工朋友和志愿者參與。 他們每周到閱讀空間參與讀書活動,已經成為常態。
扶貧先扶智 治貧先治“愚”
“現在, 隨著社會發展以及城鎮化進程, 農民工群體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農橋讀書會要通過開展各科讀書活動, 使農民工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楊東平說。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工、 新市民, 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讀書。” 楊東平倡議, 廣大農民工朋友都要多讀書、 讀好書、 善讀書, 通過讀書學習使自己成為一名 “學習型、 創業型、 職業型” 的新型農民工, 從而更好地融入城市, 成為 “新市民”。
為了更好地為農民工閱讀創造條件, 并培養農民工的閱讀興趣,農橋讀書會啟動農橋書屋升級閱讀空間計劃, 用活動帶動閱讀, 并著力打造網絡閱讀平臺。
“我們正準備開展農民工群體讀好書、 講故事、 征文等系列比賽, 讓廣大農民工群體熱愛閱讀。”楊東平說, 也期望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和社會各界人士、 志愿者能夠參與到幫助農民工閱讀中來, 共同建設農民工的精神家園。
扶貧要扶智, 農橋讀書會的很多農民工朋友告訴記者, 讀書不僅豐富了自己的業余生活, 而且通過學習,也可以改變自身命運。
“知識和學習改變命運”,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扶貧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興洲呼吁, 全社會都應該積極關心農民工的閱讀培養,營造一種關心農民工讀書的社會氛圍。 同時, 政府以及社會組織應該更多幫助農民工實現閱讀的愿望, 要從頂層設計來為農民工閱讀創造條件。
熱門資訊









